为什么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,最终都放弃了做父母

原标题:为什么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,最终都放弃了做父母

相信很多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困扰,或多或少。且这种影响会直接投射到对下一代的教育上。

很简单的例子,一对脾气很暴躁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大多不会脾气太好。父母婚姻不幸福,或者出现背叛现象。孩子大部分会对亲密关系比较恐惧或者排斥。

如何使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,不投射到自己对下一代的教育上面,尽量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蕴含的心理机制,以及我们如何直面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。

为什么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,最终都放弃了做父母_好姑娘haoguniang.cn

人的性格从出生起就开始逐渐形成,而对我们的性格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我们的家庭。从父母对婴儿哭闹的反应,到父母对孩子的道德品格教育,童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(self-identity)至关重要。

人无完人,父母也一样

重塑内心之前,我们需要先了解原生家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。我们相信天下的父母内心都是希望子女幸福的,但没有人是完美的,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。

就像电影《请回答1988》里的德善爸爸,平时总是更加关心姐姐和弟弟,却忽视了德善也是需要被爱的女儿。但在德善生日那天,爸爸真诚地道了歉:”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,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,所以女儿体谅一下吧。”也许我们的父母不曾有机会说出他们的心里话,但我们同样能找到最合适的办法与我们曾遭受的不公对待和解。

为什么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,最终都放弃了做父母_好姑娘haoguniang.cn

父母的反应导致我们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(defense mechanism)

心理防御机制(defense mechanism)是自我将外界威胁控制于意识之外以保护自我,减少或避免不安和痛苦的方法。

在经历父母的忽视、泄愤、甚至虐待后,我们会由于自我防御而形成一些自我保护机制,以防止我们再次陷入同样的恐惧与不安中。

当父母经常性的忽视我们时,我们会更少地表达自己,当我们的表达欲望得不到积极回应时,我们的大脑就会通过减少尝试来保护自己,毕竟更少的尝试意味着更少失败。

当父母习惯性的对我们发火时,我们会表现得越来越小心胆怯,因为大脑阻止我们再去做一些引起痛苦焦虑的事。

为什么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,最终都放弃了做父母_好姑娘haoguniang.cn

一个朋友讲述说,他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,在矛盾出现时只会通过发泄情绪而不是沟通交流来面对。对于朋友母亲,这是一种退行(regression)的防御机制的表现,退化成像孩子一样通过发泄情绪来处理问题,而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给他人(她的家人)。

面对母亲的极端情绪化,他采取了一味退让而非正面应对的防御机制,最终形成了及其压抑的性格,同时对他的情绪管理问题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。

这些不健康的防御机制,造成了一些并不属于我们真正自我的性格特点。心理学上认为,我们的自我意识(self-concept)来自于童年的正面经历,来自于无条件的爱和关怀,然而那些负面的、痛苦的经历,会在无意识中形成与真正自我对立的消极性的敌我(anti-self)。我们性格中的缺陷,其实只是童年时对于外部刺激的防御反应。

为什么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,最终都放弃了做父母_好姑娘haoguniang.cn

心理武器

尽管原生家庭的影响无法完全根除,但我们也要相信,这些与外界互动而形成的性格缺陷,同样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而重塑。长大以后,我们总会渐渐与我们的父母和解,明白了他们也只是普通人,面对生活的重锤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坚强,明白了他们曾经内心的挣扎,因为我们也在经历着。

如何减轻原生家庭的影响并重塑自我?接下来的心理武器会提供一点线索。

1 .直面我们内心的黑暗角落

重塑自我的第一步就是直面自我。

需要直面的角落也许黑暗,但带去一些光亮也许反而会让我们有更大的勇气面对未知的人生。直面的方式推荐回忆录的方式进行,用新阶段的自我来去审视过去的脚印。当然,如果做不到完全靠自己的努力,不要忘了求助也是一种直面的方式。

为什么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,最终都放弃了做父母_好姑娘haoguniang.cn

2.学会自己抚育(mothering)自己,成为自己的父母

当我们的原生家庭没有做到给予我们足够的爱与关怀时,我们就应该试着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照顾自己。

3.勇敢地寻求改变

有的时候外界环境的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往的行事方式,我们会面临内心的冲突。这种时候千万不能退缩,勇敢地拥抱改变吧。人的大脑是有高度可塑性的,当我们通过新的外界刺激来改变思考模式时,我们的自我就拥有了被重塑的可能。

和父母和解也许是漫长的旅程,和自己和解更是一生的课题。

我们所受到的原生家庭的罪与罚最终化为了我们背上的石头,每个人背着的石头或大或小,或轻盈或沉重,但我们都得承受着重量在人生的旅途前行。当我们学会接受这重量,笑着告别童年那个脆弱的自己时,我们就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,背上的石头不再是负担,而会是通向荣耀的垫脚石。